江南灵性女老师遇上西北粗犷黄土地

2018-05-11

何夏寿名师工作室走进甘肃环县公益送教,带来了课例、经验分享以及江南的晚春。

1.jpg

2.jpg


      4月26日“机车劳顿”一整天,三位江南的女老师第二天天不亮又动身和我们一起乘车赶往罗山川乡。路上得知教育局吴霞老师的老家就在罗山川,小时候条件一般但母亲很有远见坚持给她订杂志。第一天的安排是基础研习,罗山川乡及隔壁南湫乡的老师参加。一个半小时的颠簸后我们抵达中心小学,看到孩子们坐在地上专注地晨读,疲惫顿时一扫而光。山上的春天来得比较晚,树才刚刚开始抽出绿芽。很蓝的天,很低的云。

3.jpg


4_meitu_1.jpg


        例行的晨诵之后,亚利老师给二年级的孩子带来绘本课《驴小弟变石头》,丝毫不受头晚失眠的影响。平常我们是中规中矩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孩子们讲,而亚利老师两次使用插叙,用对比的画面,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及想象力。一是原本驴小弟一家幸福快乐生活在一起;紧接着驴小弟不见了,驴爸爸驴妈妈很伤心,两者形成对比。第二处是知道驴小弟怎么不见之后,驴小弟一家又恢复了从前的日子。怎么做到的呢,又来倒叙。升华部分亚利本来想用孩子的家庭照做一个大集锦,但揪心的是本班班主任说实在拿不出来,因为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
        紧接着亚利老师给老师们分享低段阅读的指导经验。亚利老师首先强调老师要当好引路人,除了引导孩子在校阅读,也要引导父母家庭配合(留守孩子没法让父母讲故事,可以是孩子给爷爷奶奶读故事)。其次她简要介绍绘本的特点,绘本重在表情、形状、色彩,语言的短处就是绘画的长处;绘本阅读的意义在于能有效促进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语言、思维、想象力的发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的塑造。亚利老师以《母鸡萝丝去散步》和《好脏的哈利》为例,向老师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再建构,同一个文本,但学生会根据自身经验在阅读中建构自己的角色,建构自己的情节和言语表达方式。亚利老师强调除了课文,要用一个个绘本去“喂养”学生,最后就能逐步放手,让孩子们开始学会自主积累,在鼓励评价后慢慢养成良好习惯。

5.jpg


玩转思维导图

       丽萍老师带来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交流课。美玉姐课前反复跟丽萍老师确认,不知道孩子能否把书读起来,很冒险,可能遭遇尴尬。“事实证明,我们低估了丽萍老师的课堂引导能力,也低估了孩子们的水平,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惊艳。”丽萍老师首先展示了自己带来的两份思维导图,然后带领孩子们梳理书中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作者的语言魅力,分小组进行讨论,再让组员代表依次上台分享。有个很羞涩的女生创造性地画了一节火车,火车头是汤姆·索亚的一个特点,后面的车厢是佐证其性格的具体事件。“思维导图”已经广泛运用在城里的学校,我初高中时在图书馆就有看到相关的书,第一次运用是在看人物关系复杂的《百年孤独》时,确实是个好工具。

       该班班主任是上图右上角站着的女老师,她很尽心,提前借来了十几本书给孩子们读,确保了读后交流课的顺利开展。去年回访时她在休产假,加上某个班丢书严重,一度以为学校的阅读开展有瓶颈,这回又认识了另外几名热心的老师,让我有了改观。担当者经常讲“联结”,这次深有体会。

6.jpg


  “上阅读课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义务吗,还要你们去做阅读推广?”

       语出李丽萍老师,到环县的当晚,饭后散步聊天时她就提到。是的,当一件事被反复强调时就说明它有问题了。学期初机构组织去深圳访学,晚上的总结会上我也有类似的想法,如果我有孩子,我会给他讲故事和推荐书目,然后顺其自然、爱咋咋地。在我看来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居然需要这么多人去推动,而且还常常推不动,有时真会有无力感。
       丽萍老师来自以“童话育人”为特色的浙江上虞金近小学,她开头重复了头晚的这个疑问,然后出示了课程标准对阅读量的要求——145万字(低年级5万,中年级40万,高年级100万),表示没有做到则愧对“语文老师”这个名号。同时她表示,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没那么难,坚持读书给孩子听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紧接着她现身说法,她家的书痴女儿就是从听《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开始的,现在要做的竟然是限制她看书,否则扎进书堆就顾不上吃饭睡觉运动。
       站在学校层面,读什么,怎么读,丽萍老师一一讲述。金近小学有自己的阅读手册,分三个部分:教材拓展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国学经典诵读书目。至于怎么读,有三种方法:氛围营造法、制度保障法及阅读法的教学。氛围营造方面,打造书香校园(围墙、地面书摊等)、营造班级和家庭阅读氛围(评比星级书房);制度保障法,首先保障教学时间和学生在校阅读时间,其次是语文质量评估指导下改革,采取读书考级制度;至于阅读法,逐一渗透:大声读、快读、精读,并运用导读单、思维导图和策划展示活动。最后是如何评价,“小学阶段的阅读评价不是为了检验孩子们阅读了某本书的知识积累,而是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阅读成就感从而反过来促进阅读。”一是完善阅读评价体系,读完10本的学生能有一个书签,3个书签换一个银牌,3个银牌能换一个金牌,拥有金牌的同学才能参评“三好学生”等先进,总之要给学生这样一个认知:一个优秀的学生首先一定要爱阅读;二是开展年级阅读大赛(表彰会上家长和老师分享亲子阅读经验、班级阅读经验),地点由最初在室内的舞台上改为室外游园式,有“归纳穿越我来吟”、“我的阅读我做主”环节,确保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而不是个别孩子的show。另外丽萍老师也强调了教师阅读的重要性。

8_meitu_2.jpg

 

“我要分享对阅读的热情”

       周秀凤老师的讲座内容本来是高年级阅读指导,但后来了解到很多老师不读书,她说技巧策略层面的东西很多书上都有,一个老师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是语文老师,“我要分享热情,我要分享对阅读的热情”,调整后的讲座,她分享了她是怎么由一个阅读缺失的状态走到现在阅读和呼吸一样自然、重要的状态——作为中师生,为了考大专、考本科文凭开始啃书,一开始强迫自己阅读很痛苦,但读着读着,当阅读带她进入全新的生命体验,阅读慢慢地变成了享受。她带着极大的热情和老师们分享了这一路上印象深刻的书籍:《瓦尔登湖》、朱生豪译本《哈姆雷特》、《挪威的森林》、《浮生六记》、《苏东坡传》等,并结合自己经历进行漫谈。她认为老师们需要制订一份阅读计划,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选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并反思;在班级则要斩断束缚,做图书推介、评论并奖励阅读。她还建议老师们要拥抱信息时代的便利,比如用“喜马拉雅”听书,在“为你诵读”平台朗诵,用外置键盘做听课记录等。

       秀凤老师认为阅读无处不在且形式多样,“早上进校门时看到孩子坐在地上晨读,这真是一个好习惯,可惜所有的孩子都在读课本,其实阅读的内容可以再拓展一些的”,比如路上听“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吴霞老师的故事;比如当地的风土人情,发现环县的地名很有意思,黄土高原很缺水,可是很多地名都带水:罗山川、南湫、甜水、天池,反映了当地人对水的渴望;她还注意到学区高主任主任房间练的书法,陈校长桌面2/3的书;路上看到地上一株不认识的花,掏出手机扫一扫知道是“芍药”,这一切都可以是阅读。

9.jpg

       最后,教育局吴霞老师做了一个很精彩的总结,她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觉察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这是一个人年老时的样子,而她则希望人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未命名_meitu_0.jpg


附:公益讲师(何夏寿名师工作室成员)介绍

李丽萍  江浙沪儿童文学教育联盟秘书长,小学高级教师。上虞区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家长满意教师,获全国第三届新作文体系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特等奖。指导学生撰写长篇童话体小说《带精灵的绿马》,并由文联出版社出版。迄今已执教省、市级观摩课、各类课程培训示范课例40余节次;20余篇论文、案例、设计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研究》、《现代教学》等,研究的课题在省市级获奖。

微信图片_20180416165815_meitu_1.jpg


周秀凤  小学高级教师,上虞区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现任教于上虞区实验小学。曾指导学生习作二十多篇在报刊发表,指导多名学生获得现场作文竞赛一等奖,指导校朗诵队获得绍兴市第一名;带领班级多次获得上虞区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上虞区优秀班主任;多个专项和规划课题在上虞区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字2万以上;曾获得绍兴市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浙江省语文(写字)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微信图片_20180416165835.jpg


郑亚利  1999年登上三尺讲台,中共党员,夏丏尊小学教科室主任、惟爱名师、绍兴市十佳辅导员、上虞区教坛新秀、上虞区学科带头人。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和教育智慧,多次执教上虞区公开课并获上虞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

微信图片_20180417213203.jpg



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质阅读

和您一起,为中国乡村儿童带去高品质阅读,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们超越贫穷和出身,掌握终身自我学习能力,未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联系我们

福建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鹭江道268号远洋大厦18楼C-F单元
广东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发展中心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清凤荣盛创投大厦412
公益合作邮箱:ddz@dandang.org 公益合作电话:0592-210191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