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6
邓晓倩/文
5月的静宁,凉风中带着些许的暖意,犹如老师们所带来的温暖。第三次来到静宁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都多了些熟悉感,这次一起同行的有担当者行动的老朋友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子鱼老师和浙江绍兴何夏寿名师工作室的徐华良老师,两位老师精心准备为静宁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神上的盛宴。
活动一开始,子鱼老师给三年级的孩子带来了一节童诗课。课上子鱼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联想,运用景物+拟人的方式书写童诗。接着子鱼老师分享了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并且结合案例说明各种策略的运用。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分为五个步骤:书籍基本介绍;阅读前~导读;阅读中~领读;阅读后~读写;阅读课后应用。书籍的介绍其实就是书的身份证包含作品的基本介绍,文本的主旨,内容的摘要就是概述文本的故事发展,以及阅读愿景。阅读前的导读以预测策略与目录导语是为重点,帮助孩子梳理文本,主要是引导孩子在阅读上,应要读到什么?同时,详细介绍作者,知识的先备都是在为开展阅读准备。
阅读中的领读引导孩子针对文本作归纳性的赏析,提出思考的要点,针对情节以思维导图彻底剖析,并提出思考性话题进行讨论。可运用“故事理一理”,“情节剖一剖”,“思考引一引”等方式开展。故事理一理聚焦在作品赏析,引导孩子进入思考层次,提出三个对文本分析、归纳后的要点,并举出书中的例子说明。情节剖一剖对文本进行剖析,可以思维导图来呈现,说明人、事、时、地、物、如何、为何,以此加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思考引一引旨在抛出话题让孩子尝试去做,以作业的方式给到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阅读后的读写是将读者对文本的思辨与读写结合,设计话题引导孩子讨论,引导孩子尝试找出书中的隐藏的思考点。
当地教师代表讲故事
由于原定的航班临时取消,徐华良老师活动当天上午才到达静宁县,简短的休整之后,他踏上讲台带领五年级的孩子一起领略“不一样的狐狸”。整节群文阅读课中,徐老师从六年级教材《金色的脚印》导入,引出沈石溪,西顿,比安基,椋鸠十4位动物小说作家,引导孩子阅读文章《金色的脚印》 《再被狐狸骗一次》《春田狐的爱》。并将扫读、跳读、浏览等阅读策略贯彻在课堂之中,阅读后,让孩子交流讨论“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这三个故事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你觉得这三个故事是写给谁看的?“等话题引导孩子思考。
阅读课结束后,徐华良做了他班级阅读实践分分享,从分享中可以看出徐老师在带领班级孩子阅读实践中做得非常扎实,他们班的孩子每天坚持晨间朗读、课前诵读、课中赏读、午间自读。同时他还在班级开展整本书共读、群文阅读、阅读与写作结合等教学工作。这种见缝插针的将阅读渗透到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让孩子们穿越阅读的丛林,寻找更美好的天空。
“行动了就会有改变。”徐华良老师如是说。
“与其听了千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还要做很多遍。”子鱼老师如是说。
公益致谢
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
甘肃省平凉市教育局
甘肃省平凉市教科所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教育局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阿阳小学
公益致敬
子鱼(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
徐华良(浙江绍兴何夏寿名师工作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