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担当者行动项目与回访部门负责人游昕。距离2016年「99公益日」佛昙镇的图书角项目落地已经两年,那些爱心人士一笔一笔筹得的善款最终有没有给当地的孩子、老师们带来一点点变化?本文详细记录了这两年佛昙镇图书角的借阅与使用、书香校园建设、以及其他的阅读工作开展方面的具体情况,希望能为那些关心当地乡村孩子阅读的爱心人士们解决一些心中的疑惑。
▼ 开头的话: 2016年的9月7日、8日、9日,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正式上线。彼时,我们机构还在探索和学习「如何进行社群运营和公众筹款」。犹记得,那时我们还怀有「会不会没有人给我们捐款」的忧虑。但是对于「担当者行动」来说,当我们开始踏入公益,决心做儿童阅读助学开始,「真诚」、「纯粹」、「专业」三个词就深深的刻在了我们心里。因此无论我们筹到多少钱,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去执行项目,确保从公众手中获取的每一分钱都能真正地服务于乡村孩子。 从开始参与「99公益日」,我们就会在「99」众筹结束之后,腾讯公益尚未拨付款项给我们的时候,提前执行项目。2016年是「99公益日」的第二年,那一年落地的图书角项目到今年(2018年)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周期已到,我们想去看看两年过后,那些爱心人士一笔一笔筹得的善款最终有没有带来一点点变化?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9月12日、13日、14日三天,前往福建省漳浦县佛昙镇的9所项目学校进行了深度的回访。 ◆ ◆ ◆ ◆ ◆ 走访学校: 福建省漳浦县佛昙镇位于闽南沿海,属于典型的渔乡。这里的普通老百姓主要以捕捞、养殖海鲜为生,多为渔民。但是受旧时影响,佛昙镇有崇文传统,因此当地的乡贤华侨每年都会向本村的学校,以及考试优异的学生设立奖教基金,支持学校发展和鼓励学生向学。我们走访学校的时候,正值当地乡贤,著名骨科医生戴益琛先生携家乡其他在外同乡共同捐资兴建的乡村图书馆「松江书院」即将落成。而「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之所以能够落地佛昙,也是在戴益琛医生的引荐下实现的。最早在佛昙建设的一批图书角项目甚至可以追溯到2012年。 (上图为建成前的松江书院,下图为建成后) 不过此次回访的图书角项目学校主要还是2016年通过「99公益日」,由众多爱心人士众筹所得。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墨墨」「淼淼」「石磊」「甜豌豆之家」「陈美玉和她的爱心伙伴」「兴业慈善基金会」……这些爱心人士的名字和落款。不知道是否有上述被提到名字的爱心人士会发现这份报告,但是无论你知或者不知,都感谢曾经的善意。 2016年的众筹总共为漳浦县佛昙镇9所学校募得82个「班班有个图书角」。这9所学校分布在省道201上,佛昙镇相较于其他乡镇,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由于佛昙地处海边,距离县城较远(45分钟车程),因此大部分乡亲都住在佛昙镇上,少有迁到县城的人。因此在佛昙就读的学生人数较多,这造就了佛昙镇上及镇附近的东坂村有4所规模在700人以上的学校(中心小学、石埕小学、鸿儒小学、东坂小学)。这相较于中国其他地区乡镇的镇上只有一所规模较大的中心小学比起来,算是其独特现象了。除此,还有5所乡村小学规模较小,分别是港头小学(6个班)、岱嵩小学(6个班)、下苏小学(6个班)、蓉山小学(6个班)、新安小学(6个班)。以上就是我们此行需要走访的学校了。 我们走访每一所学校,都会对这所学校的图书角开放和管理情况进行回访,会走进每个班级的图书角看图书角是否放在班级教室里面,还有多少册图书,是否有图书角的图书正在借阅中,孩子们是否可以借到图书角的书,是否有对借阅进行登记管理等等。通过一系列以上问题的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学校的图书角使用和维护的情况。除此,我们还会对学生进行抽样,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对老师、校长进行访谈,了解学校在「校园书香文化建设」和「教学活动」中如何去开展阅读工作,以及老师们对于「儿童阅读」的理解程度等。 ◆ ◆ ◆ ◆ ◆ 回访结果: 我们用两天半的时间,按照回访流程走完了佛昙镇的9所项目到期学校。就图书角项目而言,佛昙镇9所项目到期学校,除蓉山小学外,其他学校均保持了图书角的开放和借阅,但是管理上稍微欠缺一些。除此之外,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全乡镇的书香校园建设也好,阅读工作开展也好,都还处在一个刚起步的阶段。具体的说,就是除了图书角的正常开放与借阅外,各校在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师资成长(尤其是老师们对于「儿童阅读」的基本概念都相对模糊和不了解)、阅读教学等等都是相对比较欠缺的。但是上至镇中心学校校长,下至普通老师,对于「阅读的重要性」都存在普遍积极的共识。只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去实践。 以下将就以上各部分展开阐述。 1)佛昙镇的图书角项目保持了良好的图书角开放与借阅 佛昙镇9所学校,除蓉山小学外,其他8所学校都保持了良好的图书角开放与借阅的状态。在与蓉山小学的校长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蓉山小学附近村庄的初中学生会到学校搞破坏,因此造成学校图书角在刚建成没多久,图书就已经丢失殆尽。但是除了这个特殊情况外,其他8所学校的图书角均放在班级教室里。每个班级图书角也在开放借阅中,其中「午休」(该学区规定每天下午2点到2点20分)为主要的自由阅读时间。本学期,学区(中心学校)规定各校每周要有一节阅读课,因此从这个学期开始,这节阅读课也主要为孩子们自由阅读的时间。除此,各班在放学和周末是否可以把书带回家,作出了不统一的规定。也就是说,有的班级可以借回家,有的班级不可以。可以借回家的情况,比如周五借,周一还,或者周五借,下周五还等规定都是有的。 另外,经过对图书的观察发现,有58%的图书角处于「绝大多数图书有明显借阅痕迹」的状态。如果把标准放宽,统计达到「半数以上的图书有借阅痕迹」状态的图书角,这个比例就达到了76%。为了更好的了解图书角是否有保持开放,我们抽查了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状况,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佛昙镇的图书角项目做到了正常且良好的开放效果。 2)佛昙镇的图书角项目在管理上较为欠缺 佛昙镇8所学校的图书角的图书保有量低于我们对学校每年的图书角丢失率8%左右的标准,保管情况一般。 诚如我们在第一节关于图书角的开放与借阅的部分看到的情况,各个班级的老师和学生也会制定相应的借阅规则来进行借书和还书。但是略有不足的地方在于,我们走访了9所学校,我们配置给学校的管理手册均没有有效的使用起来。有的情况是我们走进班级教室,管理手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既不在管理员手中,也不在班级图书角的架子上;有的情况是我们看到了管理手册是12年时候配置的,并且只登记了几页;有的情况是登记了一段时间之后,基本就没有登记了等等。总的而言,管理手册基本是没有用起来的。当然我们也在和老师们访谈过程中发现,有老师反映借阅登记的过程太过于繁琐,有时候周五放学,孩子们一个一个登记都要很久的时间等等。也表明了图书角管理手册没有最终用起来的原因之一。 3)「儿童阅读很重要」的共识是存在的 对「儿童阅读很重要」的共识是普遍存在于中心学校(学区)、各校校长和学校语文教师的态度中。其中佛昙镇中心学校(学区)校长蓝旺龙校长,作为佛昙镇基础教育的一把手,他很有意愿不断推进儿童阅读在各个学校的落地。因此从这个学期开始在各校推动「三个一」活动,主要是要求每名学生每天上学要带「一本书、一支笔、一根跳绳」。同时「阅读课」正式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学校的课表中。以上动作表明佛昙镇中心学校领导有意愿来推动儿童阅读在各校的发展。 除此,我们在跟各校老师的访谈中,也基本上可以感受到老师们对于「儿童阅读很重要」是有共识的。当然对于「为什么儿童阅读很重要」,每个老师都站在自己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理由。不过主要还是从应试和高考的角度给出的「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观点。但是我们认为无论从何种角度合理化「儿童阅读很重要」这件事情,只要老师们开始认为「儿童阅读很重要」本身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佛昙镇的老师们对于这个共识,我想是有基础的。 比如港头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我从三年级开始带他们(学生)到现在,对课外阅读是比较重视的。会提醒学生几句,要多读书。(我们班有个同学,三四年级写作不行,但是因为多读书,到五年级写作能力就有所提升)。课外阅读对写作能力、表达和阅读能力有提高。” 比如东坂小学一年级的杨婷老师说:“去年第一次教语文,平常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阅读的。什么都会读一点,我们班的孩子他们喜欢读书……我偶尔会问同学们读了哪一本书,他们会讨论,私下会跟他们聊一聊。” 比如下苏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说:“到高年级,对阅读要求高。平时不单单星期五,图书在教室里面,当天可以直接在班级看……我也会抽查他们,书上讲什么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考试,从去年抽测到我们这一班,阅读量非常大……我偶尔也看一两本书……课外阅读主要是小学生周报,图书角的图书,既然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看,还要写。有时候会抽查阅读比较好的学生,有什么感想,分享一下。” 比如鸿儒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说:“图书角学校课间可以看,有些课课后同学也可以留下来看。有机会也会和学生们聊聊书,聊聊感受。” 从以上老师们的一些具体的做法,我们认为佛昙镇学区的老师们对于「阅读很重要」是有共识的。如果没有共识,老师们也就基本上不会在自发的情况下去做跟「阅读」有关的工作。 4)教师对于「儿童阅读」的基本概念是不清的,做法也比较单一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佛昙镇整个学区的老师中,只有三个老师由于接触了担当者行动,而获得对于「儿童阅读」的了解,除此剩下的老师们几乎没有接触过与「阅读」有关的培训。因此存在对「儿童阅读」的基本概念不清的情况,也是属于比较正常的状态。所谓的对「儿童阅读」的基本概念不清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比如我们在石埕小学与老师座谈中,有一年的老师说:“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他们)对图画感兴趣,书太大了,容易弄坏掉。书比较小一点,增加与教学相当的,与品行相关的故事,可以看图写话的书。内容短,孩子容易记住。” 由于老师不了解「绘本是什么」,所以只能用「书太大了,容易弄坏」来表述。当我们继续询问老师们是否知道「什么是桥梁书和整本书」的时候,几乎没有老师知道「桥梁书」是什么。因此总体而言,老师们对于「儿童阅读」里面的图书的基础分类都还是比较模糊的。 因此这背后所带来的问题就在于,老师们虽然有共识,但是却无方法。比如我们访问了一二年级的老师,老师们普遍存在的困难在于「学生识字量有限」,这诚如上述石埕小学的老师所反映的情况一样。因为识字量有限,学生自己看不懂,因此老师只能放弃。 在所有访谈的语文老师中,真正给孩子们讲过绘本和故事的老师只有5名,而整个佛昙镇有82个班级。因此可以说,佛昙镇的语文老师们尚不知道「儿童阅读应该怎么做」。所以在访谈过程中,「希望能够有培训的机会」也是佛昙老师们的需求之一。 5)书香校园的氛围还是比较淡薄的 可以说,佛昙镇在图书角项目进入两年后,阅读的共识起来了。但是诚如上述所表明的一样,虽有共识,但是没有方法。这就必然导致了佛昙镇各校在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营造中,不知道从何着手,如何去做。也就必然导致比较淡薄的书香香园氛围。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 ◆ ◆ ◆ ◆ ◆ 下一步计划: 其实,我们对于一个地区基础教育阶段阅读的持续投入,第一位的关键不在于「做成了什么样子」,这是第二位的关键。第一位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意愿做?是否已经开始做?」也就是说,有意愿和有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除却这个基础,是不可能有「如何做?做成什么样子?」的探讨。综合上述的所有论述,我们此行回访的四名同事认为,佛昙镇作为一个学区,是有意愿和想法想要去把「儿童阅读」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好的,只是他们缺乏专业的理念、知识和方法的支持。基于此,我们建议对于佛昙镇「儿童阅读」的下一步工作推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以面带点:通过营造全镇书香校园氛围,带动种子学校和种子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基于佛昙镇整体上阅读氛围不浓,教师对儿童阅读理解较为薄弱的现状。我们认为首先第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是以简单入手,营造全镇书香校园氛围,通过「面」的基础工作的推动,让各校可以开始逐步先做一些简单入手的工作。通过简单入手的工作,理解儿童阅读。 为此,「面」的基础工作,可以围绕以下几点进行布置推动: 第一,全镇9所学校的图书角增补,以确保所有班级有充足的图书可读; 第二,由担当者行动牵头,开展一期面向全镇语文教师的基础性儿童阅读培训会。主要围绕「儿童阅读是什么」「打造儿童阅读教室的简单方法是什么」等等展开。 第三,全镇开展「3+1」计划,即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天20分钟的晨诵,每年度一次的学校阅读活动,以及每个月一次的教师读书会。 通过「面」上的工作深入,一些对于「儿童阅读」极其认同,以及愿意自我成长的老师自然会冒出来。而这些老师将被作为「种子老师」而开始给予其更有计划的支持。 2)以点促面,通过支持种子教师的成长,推动全镇阅读工作走向深水区 在第一步骤完成和深入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一批愿意成长、愿意学习、愿意分享、愿意付出的种子教师,并将这批老师以「种子教师读书会」的名义组织起来,带领他(她)们进入更深入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从而使他(她)们成为爱儿童、爱教育、爱阅读,陪伴孩子成长的阅读老师。以此他们便可以带动自己身边的老师,整个学区的老师的成长与发展。 为此,「点」的深入工作将围绕组织起来的这批「种子教师」展开,其中包括: 第一,「走出去」「请进来」「结对子」相结合的教师阅读培训; 第二,给予「教师阅读包」的支持,围绕「教师阅读包」和「图书角的图书」展开每月一次的「教师读书会」; 第三,给予「文学与表达」阅读课程的支持,以帮助种子教师可以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进行教学实践。 第四,给予「彩虹花小额教师基金」的支持,以帮助种子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资金可以展开自己的教学创新。 以上四点,围绕「教学相长」的模式,让老师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可以向其他老师进行输出的「种子教师」。拥有这样一批种子教师,那么佛昙镇的阅读工作在从氛围迈向实践的过程中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 ◆ ◆ ◆ ◆ 最后的话: 回访学校的三天里,我们感受到了佛昙镇的老师们对于此次回访的重视和支持,在此对所有支持本次回访的佛昙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我们依然一如既往的感谢所有给予了这里的孩子们有好书可读的机会的爱心人士们。你们一次的捐赠,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这一个个图书角其实正在悄然着影响着孩子们,也在影响着这里的老师们。
▼
◆ ◆ ◆ ◆ ◆
既求诸己,亦求诸人
以脚耕地,「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