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自2016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携手担当者行动开展“加油计划”阅读空间项目,扎实耕耘,共同推进贵州威宁偏远地区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2019年11月23-24日,我们在威宁县开展加油计划贵州威宁首届阅读课大赛暨第五期教师阅读研习营,共有来自10所学校的70余位老师参与了本次研习营。
属于老师们的庆典
在开营仪式上,威宁县教育局资助中心李红梅主任进行了发言致辞,李主任再次强调了阅读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高度肯定了担当者行动在助力威宁县阅读生态构建中所做的努力,并提出我们的阅读当“动之于情,发乎于心”,要和学生鲜活的生命、丰富的情感相联结。在诗意的晨诵后,便是上午最隆重的环节——为11名阅读课大赛获奖老师颁奖!这是老师们的高光时刻!紧接着由石春红、杨子湘两位老师作为评审代表,对此次阅读课大赛进行了回顾与综述,进一步给老师们提出了建议:选择合适的童书,先从大声读给孩子听开始,走心的便是智慧的。我们邀请了本次阅读课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的5位老师上台作获奖感言,老师们就自己接触阅读、开始阅读教学尝试、外出学习感悟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十分动人,有老师说这是第一次站到台上,面向这么多的老师来进行分享,有老师说给自己班级里的孩子讲故事,坚持了一学期,明显感到了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有老师说我们读过的书,可能当下看不到有什么“用处”,但会成为我们精神气质的一部分。只要给老师们舞台,就会看到闪闪发亮的人儿。
种一轮太阳在心里
颁奖仪式结束后,石春红老师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分享了《做一位好老师——我的教育心路》,石老师此前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老师,但是因为内心对于卓越人生的追求,她通过阅读不断充实自己,在教育路上不断精进,从乡村学校进入了如皋师范附小——一所百年名校。她在学校中,结合学校所在的“大成殿”,开发了一系列的“大成”课程,有仪式感的晨诵、入学礼、毕业礼等等,优质的课程不在他处,就在我们身边啊。石老师分享了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秘诀:每天读书一万字,每天上好一节课,每天找一个学生谈心,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每天写作一千字。石老师正是这样做的:在学生毕业之际,她码出了厚厚一本书,取名《种一轮太阳在心里》,记录了与学生们的过往回忆,还有美好期许。她的学生后来写到“每一个见到书和册子的人都会惊叹,居然还有老师愿意花这样多的心思,来为每一个学生撷取青春枝头的明媚,簪进岁月的肌里”。满满感动与震撼,“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起另一个灵魂”,石老师的故事不正好阐释了这教育的本质吗?
发现绘本的更多可能
下午是绘本阅读研习专题,杨子湘老师为大家带来主题分享《发现绘本的更多可能——绘本阅读课程及活动设计》,对阅读的重要性再次进行了强调:阅读不只是语文老师的事,阅读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阅读推广不只是现在的事,并对阅读是什么做了这样的解读:阅读是一种教育方式,是教育的一部分,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对语文课和阅读课,从课程指向、核心功能、服务目标、学习方法4个纬度进行了解读剖析。并向老师们推荐了不同主题的经典绘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阅读与家庭教育、阅读与学校教育等等,并带着老师们共读绘本《养只小龙很简单》《爸爸的头不见了》,进一步体验了绘本的神奇。杨老师对儿童阅读的五阶段进行了详细解读,帮助老师们在了解儿童阅读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优质儿童读物,设计适合的阅读活动、阅读课程,以“阅读+”的方式,让绘本发挥更大作用。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分小组研习,根据绘本设计阅读课程并展示。在小组讨论中,老师们专注而投入,十分热烈,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图画中藏了哪些秘密?绞尽脑汁的思考,细致入微的观察。5个小组的成果展示,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
第二天上午分为了校长场和教师场。
问题就是课题
在校长专场,由营水小学的罗金昌校长带领晨诵,开启了上午的学习之旅,罗校长挑选了童谣《屋里点盏灯》,现场加入了活泼泼的手势与动作,一群校长们也跟着活泼泼起来,晨诵变得好玩起来,校长们也变得可爱起来。晨诵结束后,岔沟小学的刘雄校长、箐岩小学的马敏龙校长进行了分享。刘雄校长介绍了自己参与歌路营共读营的历程,在一年中读完了6本书,在阅读中收获颇丰,但也面临着困难:如何带领学校的老师们爱上阅读、打造一支阅读推广的强有力团队。马敏龙校长分享了参与担当者行动“面向未来的教育家”全国校长研习营的学习心得,有认识的翻转——阅读不仅仅有利于语文教学,而是多学科、多维度的,有自己的深层次思考——面对诸多困难和压力,还是要开展阅读,也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切实规划、落地方法——要求学生一学期读书10本以上,期末抽查其中3本,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奖励。
接下来,9位校长与石春红老师围桌而聊,促膝长谈,每一位校长介绍了自己学校阅读开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及未来打算。在聆听了校长们的分享后,石老师从顶层设计上,给予了校长们建议:校长引领、教师师范、优生关注,在具体的课程落地方面,介绍了不同年级的阅读课程/活动:一年级诗配画,二年级字源其说,三年级图说成语,四年级读书推荐,五年级读书分享,六年级读书实践,层层递进。最后,石老师说“问题就是课题”,在乡村学校面临各种问题,是挑战,但如果校长们、老师们能够直面问题,去思考如何应对、有记录有规划,那么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成长、帮助学校更好突围发展。
交流结束后,大家都十分激烈,氛围热烈,我们现场就建立起了“威宁校长成长共同体”,以期在未来共读共交流,形成长久的支持互助学习共同体。
我们的成长之路
在教师专场,由当地老师带来好玩的晨诵《开城门》与大家一起热场,开启了今天的学习。来自湖南醴陵的刘丹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她的分享。同为一线教师,同样是在乡村,她又是如何成长如何带领着班上的孩子做阅读呢?刘丹老师从四个方面来分享:一学校层面的氛围打造,每个班级配有图书角,并且走廊里、楼梯拐角处都放有书籍和可供孩子们坐的小凳子,让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来一本书来看;二是书从何处而来,图书角的书数量有限,学生带自己喜欢的书来和大家交换,老师申请彩虹花项目带孩子们共读,除此以外,还可以和其他班级其他学校的书进行漂流,发挥书籍最大的作用;三是做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在钱伯斯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必须是一个读者,一个理解儿童的读者,一个能将儿童引入深层阅读的读者,那么我们成人应该首先成为一个阅读者,所以刘老师从阅读童书开始,从阅读理论书开始,从亲子阅读开始,从带着班上孩子共读开始,走上了阅读这条路,此外,她还特别强调哦,读书会真的特别重要,大家一起学校,互相督促,一个人真的很难坚持;四是阅读行为的真实发生,刘丹老师从她亲身带过的低段、中段年级来分享,每个具体的年龄段,我们可以做具体的那些输入,那些输出。输入如诵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输出如阅读量化表、读演结合、绘插图、问题单等。刘丹老师的分享让老师们看到了作为一名老师更多的可能!
接着为我们带来分享的是来自河南商丘的张秋侠老师。张老师是南明网师的讲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很有研究,所以她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三个途径,即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而这些的前提首先就是职业认同,我们把我们的职业当成什么呢?是谋生的手段,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还是宗教般的信仰?明确了这个定位以后,我们才能进入到专业化的成长。首先是专业阅读,挤出时间以后读什么呢?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阅读与自己学科领域相关的本体性知识,如了解神话必读坎贝尔的《千面英雄》,古诗词一定要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文本解读工具如孙邵振的《如是解读作品》;其次便是专业性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教育学书籍首推苏式的《给教师的建议》,再者便是一些人类普识如四书五经、《道德经》等。同时还为老师们列出了一份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而专业写作,张老师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同时还强调专业写作应注重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最后说到为何要有学习共同体的时候,张老师引用了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张老师的分享,就像是一盏照进迷茫教育生活的光,为老师们照亮了专业发展的路!
结语:
“爷爷读书,一本又一本,有一些书,厚的像一块砖。我忍不住,问我爷爷说:“书这么厚,怎么读得完?”
爷爷回答我说:“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很简单。”
我们一起,做这件简单又美好的事吧!在阅读中,汲取生命向上的力量,突破重围,迎接挑战,成就自我,创造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