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2日,三百多位老师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陆续抵达厦门,再乘坐大巴来到安溪茶学院,满怀期待,共赴担当者行动第五届全国“阅读领航员”教师研习营的盛会,舟车劳顿,高温酷暑,大家的笑容依然明媚,工作人员的付出感动着参会的老师,参会老师的热情与积极也让工作人员更有干劲!


(扫描签到,快速入住)
晚上,“初次遇见你”的大型“网友”见面会让各组老师迅速融合,提前设置好的游戏关卡让各位老师大展才艺,不仅涉及到阅读,音乐和舞蹈,还有数学的考验,台上老师玩的开心,台下的老师也看的欢乐。老师们的距离拉近了,为接下来研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入组导师)



(各组闯关即兴表演)
8月13日上午,春亮的一曲《鲁冰花》开启了领航员教师研习营的大幕。歌声点燃了老师的热情,也把老师的心全都聚拢在了研习营的现场。担当者行动总干事官文宾是地地道道的安溪人,通过他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呼吁担当者行动的阅读领航员们一起努力,共同推进乡村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

(官文宾在开营仪式上致欢迎词)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雪野老师作为嘉宾代表上台发言,雪野老师和担当者行动的联结已经五年了,他说,这五年里,他被山里孩子的眼神感动着,被担当者行动的工作人员的真诚感染着,被同行伙伴们的信任打动着。大家作为有信任、有担当的同志,要坚定坚毅的在追求孩子们幸福的路上越走越远。

(雪野老师在开营仪式上作主题发言)

有着“老马”“大插盘”“麦霸”美称的张同庆老师,给大家做了一场《教育变革时代的教育与教师》的主题演讲。这场演讲带给全体领航员的不仅有震撼与感动,更有思考与启迪。湖北小男孩的成长经历,让大家知道了少年时代阅读精品的重要性。罕台小学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一所好的学校,一位好的老师对孩子成长的重大意义。面对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向未来,我们究竟要把怎样的教育带给我们的孩子们?中国的未来,孩子的未来,需要生命的自我展开和实现,他们要在未来社会独立的、包容的、富有的工作,而阅读作为最重要的人生底色和基础,需要老师们将其带入到他们的心里、生命里。

(张同庆老师在开营仪式上作主题演讲)

来自上海的朱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题报告。朱老师通过五年级学生的一篇习作,结合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热点,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通过细化“读懂课文,选择合适的教学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三步走”的方法,为大家提供上好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的策略;通过对叶圣陶语文教学真实案例的研究,对整本书阅读和单篇阅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朱老师特别指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部分,教表达形式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落实途径。

(朱煜老师主题演讲)
上午的演讲激情澎湃,讲座干货满满,老师们的收获很大。下午精彩继续。伴随着美玉婉转、温暖的歌声下午场拉开了序幕,周菲儿老师以节奏轻快的闽南童谣《白茶谣》作为暖场,打快板、跳皮筋,唱童谣,仿佛把大家带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周菲儿老师带领大家暖场互动)
接着,下午上半场的主讲嘉宾阿甲老师领唱童谣《蛐蛐和蝈蝈》,幽默的风格,让大家很快融入到学习的状态里。阿甲老师作为红泥巴网站的创办人,梳理了他们做校园阅读推广的历程,探索“幸存”的可能,借此表达阅读推广的重要性。阿甲老师根据多年阅读推广和亲子共读的经验,指出“大声朗读+持续默读+自主借阅”是培育孩子阅读兴趣和养成阅读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同时建议老师们在孩子们阅读时,做减法或者什么都不做,以免孩子对繁琐的设计有抵触,从而对阅读产生厌倦。最后,阿甲老师对讲座之前搜集来的参会老师们对于推广儿童阅读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阿甲老师主题演讲)
下半场的圆桌对话是阿甲、朱煜和张同庆三位老师的一场关于阅读课程观点的盛宴。从阿甲老师解答台下老师提出的“班级里开展读书交流会,课程设计有时适得其反,孩子阅读衍生出了其他的问题”这一问题开始,三位老师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展开激烈的探讨。

(围桌对话)
阿甲老师坚持“孩子的阅读要自由,老师的干预要做减法”这一观点,对经典作品的课程设计不以考察为目的,而以启发兴趣为目的。
朱煜老师强烈赞同阿甲老师的观点,他举自己如何带孩子们共读《戴小桥全传》的例子强调“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他更进一步提出,儿童阅读就要自由自主阅读,他反对那些把课外的阅读变成课程的做法。
张同庆老师则认为,只有自主阅读是不够的,自然发生产生阅读兴趣的孩子比例相当低,如果没有人引领,大部分孩子很难走进书本的世界,所以需要阅读课程的辅助,哪怕对于正常的语文教学,光教一本教材也是不够的,需要引入其他经典的文本。
对话到这里,话题已经变成“需不需要阅读课程”。

朱煜老师补充说明,他也在圈内朋友们的推动下,开始班级读书会。但他仍然认为语文老师们首先要学会把教材教好,把一节节语文课上好,使用教材语文课也是可以上得兴趣盎然的。
张同庆老师仍然坚持己见,他认为朱煜老师能把教材上得兴趣盎然是和他个人的天赋、大量阅读与积淀分不开的。但对于绝大多数老师而言,巧妇难无米之炊,要带领孩子们爱上阅读、丰盈孩子们的世界,光靠教一本教材肯定是不够用的。无论是对精品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还是其他童书阅读的课堂化,都是以“好书走进童年,让高品质阅读伴随孩子成长”为最初目标和最终目的。

一场激烈的对话,掀起的不仅仅是现场的阵阵掌声、笑声,更带给我们很多思考。答案不在哪个主讲嘉宾那里,正如阿甲老师说,大家面临的问题根本在于资源不同,在现实的环境下,课程的选择通过教师面临的教育环境和具体能力而定。我们相信唯有通过自己的探索,老师们才能找到各自的答案。确定无疑的一点共识就是――我们要做有智慧的书语者,帮助孩子们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晚饭过后,300多位老师按照会前分成的二十组和教室安排,各自做了图画书《遮月亮的人》和《梦的守护者》的研习,老师们根据自己平时上课的经验以及入组导师的指导,进行了图画书群书设计,有不同想法的碰撞,也有相同方法的融合,最终以思维导图等形式来呈现研习的内容。入组导师们对组员们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共同进步。

(分组进行的“群文阅读”研习)
初次遇见你
——云南彝良毛坪小学
因为那一份久违的期许
我一直梦想和你牵手
于是
我从万水千山之外
一路走来
我的心带着那一份永远的年轻
赶赴那一场满是孩子和童话的约会
我对孩子的热爱
在我有生之年
是一份地老天荒的爱情
所以
感谢你的月老之线
让我的爱情更加丰富与细腻
因为那一份童真
我怀着那一份收获的渴盼
奔赴你这个初秋的约定
一路风尘
带着春城昆明的清凉
走进厦门的热浪
踏入安溪
品尝醉人的茶香
我对阅读的爱
是那一份痴痴的仰慕
永不辜负的一世深情
感谢你的引领
让我的仰慕不再是云端的月亮
而是那坚实的土地上的一棵桂树
绿满枝头
一路幽香
现在应试教育中孩子的学习任务繁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每个科目都是必考科目,我们的孩子每天被这些学习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去调节这种气氛,如何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些美好的种子呢?只有阅读,给孩子讲故事。我带的是一年级,班上有个孩子连拿笔都不会,写名字也是我抓着他的手练了两个左右星期后才能歪歪扭扭勉强写成的,虽然他对语文个数学都不感兴趣,但是每次我讲故事时他都是安安静静面带微笑,结束时总是追问我什么时候再讲。所以,故事可以浸润每个孩子,如果他不能写那就让他们说,就像朱煜老师说的一样让孩子学会表达,有口语交流的能力。随着年岁的增长他自然而然就会写了,这也应该相当于周作人的老师要求他们天天背诵《经》一样,背完以后的闲书充实着他的课余生活,这种过程就是知道的积累过程,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让故事充实每一个孩子的生活,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心灵。最早把孩子拉近世界的一定是故事本身,是兴趣,老师不要一天到晚逼着孩子抄字词句分析段篇章,少做一点,收获就会大一点,孩子的热情就会高涨一点。
——江西瑞金迳桥小学
我们十七组的郭导师也是位善良美丽可爱的老师,她是来自远近闻名的深圳百仕达小学,她们小学有着丰富的阅读教学经验,在晚上的小组研讨中她对组员们在阅读推广路上的困惑疑难作出了一一解答,以她和她们学校的阅读经验给大家提出了变通、整合的意见,大家听得格外仔细,受益匪浅。组员们的积极讨论,坦诚分享也让彼此互相生长,在图画书教学设计的探讨中,每个人智慧的点子让《遮月亮的人》《梦的守护者》呈现出不同的光彩。
虽然连续两天高温下早晚不间断的阅读领航员培训让老师们已疲惫不堪,但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们都静心聆听,热情互动,不肯懈怠。要说世间之美,我认为美不过岁月留在心头的回忆。谨以此篇回忆送给那些善良美丽的入组导师和阅读推广者们。
——贵州遵义格林镇中心小学
张同庆老师,说他是“大排插”,倒不如说他是“活动电源”,源源不断的供给身边的人“正能量”!有一种发言,叫做“激动默默”。发言人在台上激动的演讲,而我们则在座位上默默的听着,除了默默的听着,我们还能怎样来表达这内心的共鸣么?唯有会场上不时爆发出的阵阵热烈的掌声,在告诉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內自省也!”这个夏天,有你们真好!我也会因此,而变得更棒吧!
——江西瑞金花石小学
其实,在内心深处,一直觉得孩子可以不聪明,可以没有好成绩,但是不可以不善良,不温暖,不可以没有爱。这也就是这一年以来,坚持给他们每周上一节绘本课的原因吧。我能明显感受到孩子们听故事的时候那双会发光的眼睛。他们这年纪,成绩固然很重要,但更需要的是一种阅读的兴趣,一种享受绘本阅读的快乐。五月份的时候,我在班里上了两遍《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的绘本课。第二遍的时候,孩子们哭得稀里哗啦,课没有办法继续上,感性的陈大鱼也刷地眼圈红了起来。这就是和一年五班孩子一年以来形成的最大的默契,也许陈大鱼不多说什么,也不提示什么,但他们已经慢慢开始懂得我想表达什么,绘本在表达什么。
在我看来,绘本课是传统课堂的一种释放,它不需要坐姿端正,不需要安静举手,我更想要孩子们是一种自由、无束缚状态。你想到了什么那都是你自己的,想什么说什么,想怎么坐就怎么坐,想怎么发言就怎么发言。
总之,阅读是我想要去做的事,是我要坚持一辈子的事,因为我想把世界带到孩子身边!
——福建龙岩谢洋小学
有幸遇见担当者行动这一个有担当的集体,昨日来到研习营,就已然被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热忱与责任所打动,一天的时间不长,却诚意满满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思维的碰撞与融合。我们记住了创始人张同庆老师讲的故事,心生感慨,也从他的“朱赤”理论中,明白,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他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活力,是昂扬向上,这或许就是梦想的力量吧。
另外两位老师,我更想用“儒家”和“道家”去形容他们。
朱煜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课程教学部主任,最打动人的是他现在依然带着一个班,依然坚持阅读探索,依然保有阅读习惯,一直如此。他积极探索文章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同学更好地读懂文章,追寻精彩的课堂与阅读的空间,这不就是“儒家”的“入世传学”吗?
阿甲老师则秉承着自然阅读的思想,认为让孩子自由地、自主地去阅读,会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老师与家长切不可作过多的讲解。有时,老师与家长的不聪明,也许会成就一个孩子的聪明。人生,难得糊涂啊。而这“无为”胜“有为”的思想,不正是“道家”之理念吗?
——江西南康祖炎小学陈思成
今天下午,阿甲老师在台上给老师们分享他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的经验,经历以及成果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有两个自己一直在冲突着。一个我很理智地知道自己是肩负着使命来的,必须清醒,必须理智地吸收这些良好的经验,回去担当好孩子们的阅读领航员的角色。另一个我老是很浪漫地被阿甲老师引入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边听他的分享边不自觉的搜索自己平时阅读时的感悟。想起蝴蝶在花丛中飞这样一个场景,在文人的笔下就变成:每一只蝴蝶都是上辈子某朵花的鬼魂,这辈子来寻找它自己的。用心一读,这些文字是很美丽的痛,痛得可以打成包装饰着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个朋友写花朵时说:“每一朵花都是有秘密的,如果你能小声告诉我花朵的秘密,我愿意捧出嫣红的玫瑰,然后把康乃馨种植在陌生人的心间。”这些文字都是有灵魂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得到文字的呼吸。尤其是乡下单纯无知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干净的贫瘠。听了阿甲老师的讲述,我就发誓回去要努力地引导孩子们从阅读中去开肯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花园,学做一个有智慧的书语者。
——云南彝良洛泽河小学
公益赞助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福建省兴业慈善基金会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心和(心平)公益基金会
广东省游心公益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
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
特别鸣谢
(排名不分先后)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教育局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