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 福建宁化项目回访报告

2017-12-15

微信截图_20171215121750.png

坐上从厦门到宁化的大巴,开始了在宁化一周的项目回访工作。我是周一(10月23日)出发的。原本的计划是22日,也就是周天出发,这样就可以有完整的一周时间。当文宾提前联系了宁化县教育局的老师说,我要周天去宁化的时候。电话那边的老师告诉文宾,周天(10月22日)福建省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宁化召开,省教育厅厅长会带着各县市的教育部门主管到宁化参访、学习、开会。因为这个原因,回访的时间也只能做相应的调整。

微信截图_20171215121810.png

 

福建宁化的这批图书角是三年前建设的,三年前也就是2014年,我刚从大学毕业,来到担当者行动工作。最开始做的事情就是建设图书角,向当时的心平公益基金会(现在的心和公益基金会)做协议,申请建设资金。我清楚的记得,这批学校的协议是我做的,每一个学校的班级数量,需要多少资金,总预算是多少,回想起来这都是一段很“痛苦”的经历。那年11月份,这一批图书角正式落地宁化,这意味着一件有点历史意义的事情——宁化成为了担当者行动首个实现全县图书角项目覆盖的县域。

 

在这样一件对担当者行动有点历史感的事件发生的前一年,也就是2013年,担当者行动正式进入宁化县。其实我对此地的全部认识都是缘于这里是同事张春亮的故乡。喜欢回忆的张春亮喜欢跟我们讲述他在那里的童年放的牛,钓的鱼,吃的野味以及干过的“坏事”。真实的故事总比“地处闽赣边界,红军长征出发地”这样的百度百科式的介绍更能让人印象深刻。也就是在那一年的早些时候,宁化县的现任教育局局长——吴革伟局长上任,此后“课改”成为了宁化基础教育的主流话语。

 

宁化课改的重点放在了基础教育的“两香建设”——书香和墨香,以及贯穿“生本教育”的“学•导•用”教学模式的试点推进。其中以“大阅读”为主题的书香校园建设在担当者行动2013年提供第一批图书角项目之后便开展了起来。所谓“大阅读”的主要围绕解决“两个问题——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出台行政措施。

 

这些举措包括:建立图书角、书吧、图书室和阅览室;校园墙体文化建设,内容包括阅读之星、阅读考级评比、图书推荐、作者推荐等;校园阅读活动开展,主要以朗读比赛为主;校园设立朗读台,可供学生大课间期间进行朗读和讲故事活动;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部分学校排进课表),指导课的主要模式是读前推荐、读中指导、读后分享,并且教育局给了每个学校一套分级的阅读指导手册和经典诵读手册作为指导;每个学期的阅读考级,指定给学生每个学期4本必读书目,并进行考级。

 

这批必读书目的设定参考了担当者行动的书单,比如一年级一个学年的必读书目是《我有友情要出租》、《第一次发现》系列、《云朵的小羊》、《新儿歌365》、《神奇飞书》、《蝴蝶•豌豆花—中国经典童诗》、《鼹鼠博士的地震探险》、《稻草人》。考级系统由一家来自厦门的互联网公司设计建成,考级的内容则来自教育局教研室队伍的设计。这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成为了整个宁化课改洪流中的一部分,在全县推动起来。而因缘巧合,担当者行动在2013年给宁化提供的第一批图书角成为点燃宁化“大阅读”工作的第一把火。

 

成为第一把火之后的14年,担当者行动向宁化派驻一届项目协调员,并举办了一期县域教师研习营。15年在宁化的城东小学又举办了一场县域教师研习营,而在这一年之后担当者行动未在向宁化派驻项目协调员。之后的16年,担当者行动除了暑期的全国领航员教师培训、彩虹花等项目之外,未在宁化举办任何县域和乡镇级的教师研习营。17年的暑期全国教师培训,应宁化教育局请求,专门开设了宁化专场。与此,宁化派出了100名由他们选定的阅读领航员参加担当者行动在安溪的全国培训。

 

沉寂了一年多,我作为担当者行动的工作人员,再次踏进了闽赣交界的这片土地。此时距离担当者行动首次进入宁化和宁化课改的开始已有近四年的时间。我是在2017年10月23日的下午两点钟到的宁化。

微信截图_20171215121844.png

到达宁化之后,最先和宁化课改办主任夏老师见面。夏老师是今年暑期带队到宁化参加培训的主要负责人。虽有一面之缘,但是在安溪由于会务工作,和他也无交流,所以算是初次相识。带着眼镜,瘦瘦高高,一辆摩托车,这是我对夏主任的最初印象。

 

从乡镇中学老师,到教育局办公室,再到课改办任主任,是夏老师职业生涯的大致轨迹。短暂的交流,他说,为了推动“学•导•用”的教学运用,他们每一周都要下乡,到各个学校去听课评课……阅读工作推动这么多年,我们确实在努力做,但也总感觉不是很深入……所以这个暑假选拔这100名阅读领航员就是希望可以有一批老师起来。不过也不会马上铺开,先带动这些老师,做一个示范作用。

 

下午三点许,我在宁化县教育局见到了刚刚上任、今年暑期参加我们举办的教育局局长研习营的曾副局长。和他简要介绍了回访工作的内容之后,他也跟我说,我们是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老师,这批老师可以把课上出特色,带的出去。

 

四天的回访,每天两所学校,走了宁化东、西、北、中的8所学校。时代大背景下的城镇化和宁化小背景下的课改都在每一所学校中留下的变迁的痕迹。除了宁化县水茜乡还有6个村级小学外,其他乡镇基本都只保留了1所中心小学。每所中心小学的班额都很大,平均都在50名学生以上。

 

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下,县城更是每两年一所学校的速度在进行布局。所有课改的举措在每所学校里面都可以找到它们的痕迹。每所学校都有班级图书角、书吧、图书馆、阅览室、朗读台、阅读指导课、阅读考级等等。每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都可以在学校找到它们的存在。可能会因为学校或校长资源的多寡而不同学校之间有着一些差异,但是本质上是相同的。

正是在教育行政系统的推动下,每所学校进行了阅读环境的自我打造。其中每所学校每个学年平均会有四万元的图书采购经费,教育局每个学年会有二十万元左右的图书采购经费转到各个学校。因此,我们的班班有个图书角在三年以前进入宁化,是每个班级70本图书,走访了100个班级的图书角,现在班班有个图书角的平均存量是105本。三年级以上,每个班级的图书角都有两名小管理员进行借阅登记,担当者行动的管理手册没有了,部分学校就自己按照我们的管理手册的样式制作管理手册。查阅管理手册的登记日期,基本登记日期都是在10月份以内,进入班级随机问:同学们手中有没有正在借阅的图书。每一问的班级都是有图书在学生手中正在借阅,正在看。

 

学校自主增补的图书有这样几个来源:招标来的书商和新华书店。因此虽然图书的数量上保证了,质量上却显得不足。在不同学校自行增补到图书角的,书吧的图书上,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分为这样几类,有教育局规定的必读书目的图书;有作文选;有玄幻小说;有绘本等等。

另外,在对四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我们问了三个问题:上个学期,你一共读了多少本书?有多少本是从图书角里面拿的?最喜欢的图书是哪一本?60名四年级的小朋友对上述三个问题做了回答。结果是,60名小朋友上个学期平均阅读了20本图书,有10本是从图书角里面拿的,最喜欢图书的前三排名分别是:《三毛流浪记》(10人)、《马提与祖父》(4人),《昆虫记》(4人)。有趣的是,这三本书均是教育局指定的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必读书目。

微信截图_20171215121952.png

和教师座谈,了解班级阅读的开展情况。其中宁化县河龙中心小学的这位老师的发言基本可以概括教师在自己班级中所做的儿童阅读工作。他说,重视阅读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扎实做好阅读指导课……做些手抄报,好书推荐,阅读摘记,经典诵读等,提倡课前三分钟分享。问道,语文组的老师们你们是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的?在宁化县济村乡中心小学语文组组长这样回答道,“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主要有三个内容:主题研究,比如打造高效课堂,内容主要通过网上搜索看有哪些可行的经验分享;老师开课,然后进行点评;最后是考试结束之后的经验交流。”在教师座谈的最后,我总会问道,老师们有在读书吗?收获的要么是略带惭愧的笑容,要么是摇头。

微信截图_20171215122003.png

宁化县济村乡中心学校的现状,对了解宁化在推进课改和阅读工作中的总体情况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济村中心学校在现任巫校长的带领下,围绕“生命化教育”的文化主题进行校园文化打造。塑胶跑道、草坪、教学楼一楼有着一个空旷的开放式书吧,精心设计长廊,每个柱子上都做了一个放置图书的鸟巢,每个班级的图书角都处在开放状态并有添置新书,有专门设置的朗读台,看见课间有个学生拿着一本书在那里讲故事。

 

在我们即将离开这所学校的时候,正值放学期间,有的小朋友没有回家,就在开放书吧里面拿书在看。这样一所学校,校长说他五年前来到这里的时候,操场到处停满了镇上的车子,乱糟糟的。

 

五年的时间,这所学校的外在带给我的震撼其实是蛮大的。毕竟济村的环境建设即使拿到城市里,也是一所非常漂亮的学校。而这所学校除了环境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外,访谈中的一位老师的答话也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她说,我年纪太大了,读书有点困难。

 

课改推进近五年的时间,宁化教育在一批极有干劲的教育主管领导和校长的推动下,无论在校园环境的打造,阅读图书资源的供给,阅读活动的建设都做的有声有色。

 

总体上说,宁化基础教育在整个行政力量的支持下,以“大阅读”为主题,实现了阅读环境的自我打造,自我循环。但是在这个自我打造的过程中,“选择什么书”成为了一个难题。另一方面在看到五年工作的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队伍中缺乏发自内心驱动力的想要在儿童阅读上做些事情的教师,教师自身缺乏阅读本身,成为了宁化阅读推进道路上的一个瓶颈。而这其实恰恰是行政力量所无法触及的地方。

在宁化的最后一个晚上,文宾、我、教育局的副局长、课改办的股长、主任,一共五人,在县城城郊的城南小学开了关于下一阶段的规划会。大致的内容是选择5至10所基地校,重新厘清学校的图书资源,选择和布置一批真正符合儿童需求的儿童读物。着力在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发展上,通过担当者行动的项目体系,带动校长和老师形成自我阅读的习惯。

 

回到厦门,围绕宁化的下一步工作规划,部门之间开了一个协调会。期间美玉姐问道:未来三、四年的支持,究竟要给到别人看到什么。我越来越不这样认为,其实阅读这个东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不容易显现给外人看到的。它其实就是老师要读起来,学生要读起来。没有这个再多的活动,再多的研习营没有意义。

 

所以未来要做,就是成立读书会,带领一些积极的老师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开始自己体会到其中的变化,校长们开始体会到其中的变化。最后美玉姐说道:“道理其实很简单,简单到成人们都不愿意相信。”

 

阅读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自我革命的艰难就在于要认识到它的“静悄悄”吧!




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质阅读

和您一起,为中国乡村儿童带去高品质阅读,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们超越贫穷和出身,掌握终身自我学习能力,未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联系我们

福建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鹭江道268号远洋大厦18楼C-F单元
广东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发展中心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清凤荣盛创投大厦412
公益合作邮箱:ddz@dandang.org 公益合作电话:0592-210191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