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30
> 项目学校: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12所三年到期学校、江西会昌1所学校
> 建设规模:155个班级
> 捐赠方:心和公益基金会
> 建设日期:2017年6月下旬-2017年9月下旬
文/苏宁(2016担当者行动甘肃宕昌协调员)
三年后的再出发
这次建角的学校,不同于初次建角的学校,这些学校大多经过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深耕。此次建角,除了常规的登记造册之外,建角之前还需要做更多深入的准备,给教师的培训,依旧是入门式的培训吗?三年之后,教师需要的是什么?三年之后,这些学校和刚建角的学校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三年,究竟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三年后的再次出发,除了崭新的书本,还应该老师和孩子们带去些什么呢?
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这次建设中,我去到一所三年前建设过图书角的学校,在三年前图书角落地之前学校的图书,在这所学校几乎可以用“荡然无存”来形容。这是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所标杆式的学校在更换管理者之后,因为理念和管理的问题,成为了一所问题学校;一所问题学校,在更换了有理念的管理者之后,即便是有理念,也是“无米之炊”,有想法却无处实施。这所学校的问题,属于后者。即便是在图书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学校仍然开展阅读课听评课、阅读课大赛等相关的教研活动,教师们只能依赖于从网络上寻得的绘本PPT来阅读童书。校长在感叹阅读重要的同时,却又不知该从何下手,只是摸着传统教研的路在一步一步前行。没有阅读的学校,不能称之为学校。增补的图书已经放在了书架上,临走前,发现校长的书桌上,放着两本书《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特蕾莎修女说:“你耗费多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更何况,建设者已经在路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前行的道路铺上一块砖呢?
看见岁月,相信种子
三年前的图书,在很多所学校几乎可以用“破烂不堪”来形容。这些书,真的翻得太破了,精装版的绘本,角都要磨没了。你不禁要问,这些书,在过去的三年里,经过多少孩子的手中,被翻过了多少遍。昨天在翻,新书到了还在翻。在白杨坝小学的一年级教室里,孩子们用方言和普通话,交替念着新书的名字。因为这个班的老师年纪已经很大了,由我来带领孩子们给书本登记造册。一个孩子惊喜的发现,在新书里,也有一本《大卫,不可以》,另外一个孩子,赶紧到书架后面去找另外一本《大卫,不可以》。原来,是因为旧的《大卫,不可以》的书页,有好几张,已经掉落出来了,孩子们想要修补,却不知道对应的页码。于是,他们拿来新旧《大卫,不可以》进行对比阅读,找到书页的对应页码,然后小心翼翼的把书修补好。
种子依旧不说话,可是它已经发芽。一个小女孩,她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却害羞的不敢面对镜头,拿着一本《我喜欢书》挡住自己的脸。在乡村行走多了,你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很多,乡村的孩子普遍不自信,他们害羞地看着你,什么都不肯说。或是开口之后,你完全听不到他在说什么。更不要说,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可是,这些孩子,已经有些不一样了,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有东西去填充,慢慢变得丰盈。那个学校的孩子,中午放学没有回家,拿着书本找到自己的小角落去看书。他们同样只是看看我,不说话。后来,带他们玩起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圈,从热身到故事表演,他们慢慢打开自己。到最后的环节,索性让角色们自己说话,小猪、大野狼陈述事件经过、警察陈述案件经过、记者和市民进行提问。今后,大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大野狼是对的,有人认为小猪是对的。于是,就来一场辩论赛吧。双方辩手唇枪舌战,很多依据和观点,我自己完全想不到。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辩论赛。他们只有三年级,他们通常好几个星期才会下山一次,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他们只是看着你静静不说话,可是,他们的内心蕴藏着这般巨大的能量,足矣让你惊诧不已。
更遥远的未来是现在
在这次图书增补的十二所学校中,班级图书存量最多的两河口小学,每个班级的图书已经装了满满两个书架。校长说,“早期建的图书角书架上的书,差不多都被翻烂了。”这里的孩子,能够告诉你每一本书里的故事,他们还会自信大方的告诉你,他们依然记得你来过,你讲的《南瓜汤》。在更遥远的过去,我们完全难以想象今天会是这样一幅光景。在更多的学校,登记造册不再由志愿者来完成,这对于老师们来说已是轻车熟路。老师们对于阅读,不再是一脸迷茫,他们有了更具体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甚至有老师这样告诉我:“语文不好,数学、物理也学不好,阅读能够提升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走过很多的学校,孩子们告诉我“姐姐,长大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担当者。”站在“书香四溢图书角”前,想象着它的过去和未来,三年前和更多更多的三年后,更多更多的孩子,他们会长大,也许我们会在岁月角落里,想起教室里,那个角落里的那个图书角,在孩子的童年岁月里闪闪发光,在我的青年岁月里闪闪发光。
财务支出公示
注:由于崖寺小学6月底7月初在修路,交通不便,于9月底由协调员何亮完成图书增补。
以下为何亮建设崖寺小学的情况: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记崖寺小学图书角增补建设
——宕昌区域协调员 何亮
9月28日一大早行了几里山路,见识着宕昌当地的风光。由于刚来宕昌不久,对一切都比较新奇,当然,也包括这里的人。
行不许久就便到了今天建角的学校——崖寺小学,这是一座被大山拥抱的学校。作为一所三年到期的项目学校,学校里的孩子们一点都未辜负自己的拥有。
他们可以熟悉的说出书架上,每一本书的名字。只是看到书的一角,他们一下就能大声地说出书本的名字。破旧的书脊,可想而知,书本在他们的手里翻了多少遍。那本最爱的《大卫,不可以》,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掉出来的书页粘回去。
没有我想象的狼藉,反倒给人一种趋于理想的美好,看到新书时的热情有增无减,有谁会拒绝阅读呢?
借着这股“春风”,带着孩子们又一次重温了《大卫,不可以》的绘本故事,阅读的美好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没有害羞,没有木讷,有的是一个个自豪的生命,绽放着无尽的魅力。
从学校的院子里望出去,山上云雾环绕着,我是很羡慕这种风景的,推开窗,便是云,窗里是希望,窗外是风光,鸟雀啼鸣也觉得舒畅了。但羡慕过后便是失落,我在羡慕着天高云淡,山色风光,却也正是这些连绵起伏,望不断地山啊,隔断了多少孩子的希望……
午饭遇到了一场盛情款待,中午的时候才知道,李副校长在早上就开始炖鸡,山里的做法很单纯,像这里的人一样,花椒,红辣椒,当归,盐。剩下的只要交给时间,就能让你忘乎所以。张校长说就像那些书一样,就是那些孩子成长的调料,必不可少的,剩下的交给时间。想起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离别的时候,张泉校长赠了我一幅他自己的墨宝,一首苏轼的小词:
云水萦回溪上路。
叠叠青山,环绕溪东注。
月白沙汀翘宿鹭。
更无一点尘来处。
溪叟相看私自语。
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
尊酒不空田百亩。
归来分得闲中趣。
山中总有几分闲适,这里的孩子比起城市里的娃更加懂得生活,亲自然,也偏爱书法。
财务支出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