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
一、项目背景
中国扶贫基金会“儿童发展计划”致力于偏远地区儿童的素质教育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升,为改善贵州威宁县乡村儿童的阅读现状,中国扶贫基金会携手在阅读领域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公益组织——担当者行动,计划用三年跟进时间,共同推进贵州威宁贫困地区儿童阅读习惯养成和阅读能力提升。
2016年12月担当者行动建设部4名工作人员前往贵州省威宁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在第一批11所项目学校每个班级建立班班有个图书角。计划在3年里,能让威宁区域每个孩子都能够自由地借阅高品质图书,并且通过“高品质图书支持”、“高品质师资成长支持”、“高品质阅读课程支持”和“高品质专家•志愿者支持”,为贵州威宁县乡村基础教育构筑可持续创新的“乡村儿童阅读生态体系”。
二、回访过程
2017年9月18日至9月21日,担当者行动项目回访与评估部负责人游昕,工作人员尹薇一起回访了毕节市威宁县9所项目学校。详细的回访时间安排如下:
进入每一所学校进行回访,都进行了如下工作的开展:
1.进入班级清点图书角的图书存量,检查学生管理员手中的管理手册使用登记情况,询问学生和老师图书角图书的借阅和开放情况。
2.进入四年级的班级,随机选择5位同学进行两部分的测评。其一,关于阅读情况(包括阅读了多少本图书;最喜欢阅读哪本书;关于这本书的梗概和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概述;阅读兴趣和阅读信心的自评)的简单测评;其二,关于阅读能力的测评,我们向每所学校随机选择的2-5位同学发放我们按照国际阅读测评机构PIRLS原则制定的阅读能力测试卷,由同学们在30分钟内完成整个测试。
3.与每个学校的阅读项目干事、种子教师、校长就学校在阅读方面开展的工作、目前遇到的困难、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等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
三、回访结果
1.回访结果综述
在回访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图书角的开放和管理”、“校园阅读氛围的营造”、“种子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阅读课课程建设”四个维度来衡量一所学校或者一个地区阅读项目的发展程度。其中,根据实地回访的9所学校的结果,我们发现经过一年项目运营之后,威宁县9所项目学校总体发展阶段依然处在第一个维度上,也就是“图书角的开放和管理”,并且在“有管理的自由开放阅读”这一标准下,总体做的不是很好。而之所以产生这样一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校园阅读氛围的营造不足。其实从理论上看,第一个维度和第二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图书角在有管理基础上的自由开放,其中需要学校花精力下功夫的地方不在“开放”,而在“管理”。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源其实在于校长和老师对阅读的认同,也就是“阅读很重要”这样一种理念深深的植入在校长老师们的观念中,并最终化为一种具体的行为,即校长老师们愿意在这件具体的事情上花心思。而观念的认同,其实很大程度上需要氛围的营造,这种营造既来自于有形的校建、活动、教学,也来自于无形的理念的传导。通过氛围营造,让“阅读”称为学校校长、老师、学生中生活、教学和学习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从了解到认同的逐步发展的过程。显然,这部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威宁9所学校在这个维度上的工作其实是不足的。由此而来的,学校师生对阅读的认同度不高,这才是导致威宁9校在图书角无法进行有序开放的核心原因。
2.各校基础信息概述
1)各校班级结构分布
9所学校共有班级55个,9所学校均是完全小学,即一到六年级都有班级。其中牛棚镇营山小学是7个班级,除此其他8所学校都是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级。
2)各校学生结构分布
9校共有学生2437名,其中6所学校属于规模以上(学生总数在200人以上)学校,占到了所有学校的66.67%。另外有3所学校(乐利小学、梅花小学、抹倮小学)属于小规模村小(学生总数在200人以下),占全体的33.33%。除东风小学有152名寄宿生之外,其他没有一所学校有住宿生。
3)各校教师结构分布
我们对9所学校的教师结构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报告:非公办教师和公办教师的结构分布;学历结构分布;性别结构分布;年龄结构分布;师生比情况。
其一,9所学校非公办教师数量占4.72%,公办教师占95.28%。
其二,单纯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占到了38%。增加大专学历的教师数量,则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老师数量占全体老师的比例达到了76%。
其三,9校的男女教师比例比较平衡,女教师比例为41%,男教师比例为59%
其四,根据文献对“青年教师”的定义之一是年龄在35岁以下。我们对9校的青年教师数量进行了统计。后发现,35岁以下的教师数量占41%。
最后是9校的师生比分布情况,根据中小学教职员工编制标准,农村小学的师生比标准是4.35%。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到9所学校中只有东风、妥打、克沟3所小学的师生比在标准之下。另外6所学校都处在“及格线”以上。
综合这9所学校的班级结构、学生结构和教师结构看,我们可以将这9所学校的主要特征归结如下:以公办教师为主,学校规模、教师本科学历、教师性别、年轻比例都比较均衡。
3.班级图书角开放和管理情况
1)各校班级图书角的开放情况
班级图书角的开放情况,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该班是否有图书角;图书角放置的位置;图书角图书的阅读或使用程度;图书角的开放时间;学生可以从图书角借书的频率)来进行衡量。对以上情况的询问,主要是进入班级,检查图书角的现状,询问学生和老师。
以下是我们调查之后的结果,我们调查了55个班级,这55个班级有4个班级没有了图书角,有2个班级没有了担当者行动提供的书架。此外有48个图书角放置在教室内,7个图书角不在教室内。另外检查图书角的图书翻阅情况,65.5%的图书角存在“多数图书有明显阅读和使用痕迹”的情况,同时有21.8%的图书角存在“少数图书有明显阅读或使用痕迹”。另外83.6%的图书角属于全天开放,76.4 %的图书角的借书频率属于“没有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借阅”。
2)各校班级图书角的管理情况
班级图书角的管理情况,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该班是否在使用图书管理手册;该班图书角有多少本书;图书角管理手册的借阅截止时间;现有图书和书架的完好程度)来进行衡量。
以下是我们调查之后的结果,50.9%的图书角有并在使用管理手册,并且记录完整。7.3%的图书角有并在使用管理手册,但是记录不完整。同时也有7.3%的图书角有但是没有使用管理手册。另外竟然有竟34.5%的图书角没有管理手册。担当者行动对于一个图书角在运营之后对图书角图书的存量有一个标准,就是丢失率在7本。调查之后,55个班级的图书角平均存量在60本,低于这一标准。其中丢失率在7本以下的班级有28个,占所有班级的51%。当然也有16个班级的图书反而比我们建设图书角时配置的70本图书多。另外,根据我们回访过程中给学校班级图书角完好程度的评分中,8分以上的图书角有21个,达到38%。
3)各校班级图书角的运营情况总评
总体上看,威宁9所学校的班班有个图书角的运营情况基本处于“无秩序的自由开放”状态。也就是说有开放,但无管理。透过这样一个现象背后所呈现的是老师和学生对于阅读并未真正形成认同,尤其是老师群体。这点从我们走访学校过程中,与教师们的访谈中得到印证。其中甚至在一所学校与教师访谈过程中,得到了“阅读有碍于成绩”的负面观点。进一步深究,阅读在威宁地区未形成完全认同的原因在于县域阅读氛围的营造不足。这从下文对威宁校园阅读氛围和种子教师发展情况的描述中可以有所了解。
4.校园阅读氛围营造
我们对一个地区的校园阅读氛围营造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其一,校园墙体阅读文化建设;其二,校园阅读活动建设;其三,各校阅读课的开展情况。这三点从我们走访的9所学校过去近一年的工作中,是一个空白。这在原本就已经是非常分散的项目学校中,加重了校园阅读氛围营造的不足。
5.种子教师的发展情况
在整个过程中,营山小学和妥打小学的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如妥打小学的金嫄老师会坚持在自己的班级里面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会把一节语文课拿出来做阅读课,开展自由阅读。然而这样的现象和情况在整个威宁项目地区依然比较少。
虽然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面,担当者行动在威宁举办了多场阅读领航员教师培训活动,形式有讲座,也有游学。但是从整体上看,这样几场活动对老师们的影响依然比较少。在访谈中,从老师们反馈出来的词汇中,诸如“绘本”、“童诗”等确实只有在营山小学和妥打小学中获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几乎所有的学校访谈中,留给老师们第一场教师培训最深印象是担当者行动创始人张同庆老师的讲座。除此,去贵州正安的游学成为了老师们最赞赏的一种学习方式,他们基本认为这样一种形式,可以知道“阅读应该怎么做”。
因此总体上在教师培养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基本问题:其一,在价值上,教师们对阅读的认识不足;其二,在方法上,教师们对“阅读怎么做”不是很清楚。
四、总结陈述
通过一次的走访,我们认为威宁在图书角的开放上是做的很好的,但是在图书角的维护上是做的不足的。而经过观察、访谈,以及我们自身实践经验的反馈,这样的一种现象,其实是由于威宁在阅读氛围营造上的不足所带来的原因。有鉴于此,担当者行动在下一步的工作推进计划中,将会着重在协助在阅读认同上较为积极的学校先行进行阅读氛围的营造。从而在整个威宁县域范围内造成一种示范作用,以期给其他学校带来影响或改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