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的力量 | 首届教育局局长研习营(day3)

2017-07-26

 

教育需要爱和温暖,需要站在作为人本身这个角色去思考什么是教育、为谁做教育、要做什么样的教育和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县域还是其他任何层面的阅读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及儿童阅读课程的落地,其背后连接的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人本身,都是人心。因为爱和感动,他对这个事业充满信念和坚持;因为爱和关怀,她更愿意为像她一样的乡村孩子代言……



张同庆: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育,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事业、一个伟大的事业,应该是一个充满感动、美好、温暖,永远不愿意忘记、离开、放手的那些瞬间、那些人和事,才是伟大的事业。而不是只有冰冷的数字,我们筹了多少万,捐了多少万册书,建了多少万个图书角。如果这些数字背后没有爱和感动,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带着满满的爱和感动,这个事业才是值得为之奋斗的,值得经历万千困难也不放弃的。担当者行动的伙伴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走到了今天。



张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几点思考和感受。首先是用什么身份来思考教育。在行政体制中,不要把局长的身份、副局长、教研室的身份当做永久的身份,把自己思考教育的角度限制在这样一个身份里。比局长还在先的、还要重要、伴随大家一辈子的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人。你作为一个个体,作为有感受,有真实的体验,有自己的向往、困惑和痛苦的人,你作为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爸爸或者妈妈,你作为一个也对这个世界有困惑的人,我们是不是把这个“人”的身份忘掉了。如果把这个身份忘掉了,而只有职务身份,这样对教育的思考是挺危险的。因为职务是暂时的,但教育最重要的根源是人,所以教育是非常难被智能机器人代替的,这个课堂应该由让老师来完成。所以思考教育的原点应该以一个人的身份来思考。



第二个是为谁做教育,张老师说只要心里咬定了为谁做教育,把这个信念种在心里,教育局层面、教研室等层面一定会有空间来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不想做事,永远都有借口和理由,想做事,永远有机会和空间。


第三点张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他十几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育,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分享了最近影响他自己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在信息时代,知识已经不足以成为让人们之间产生差距的鸿沟,它很容易逾越。而真正影响人们的成就和思考的是两个新的鸿沟,一个叫积极性鸿沟,一个叫创造性鸿沟”。另外关于儿童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作用,张老师认为阅读是除了社会和家庭之外,最能培养孩子情感的一个路径。所以担当者行动会把爱和情感作为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真正的阅读能力、对阅读的热爱最重要的阶段。小学阶段在怎么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都不为过,这是真正保持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关键的部分。张老师说原本要详细分享儿童阅读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的,但是他认为对于能在自己的教育田园里做出一定决策的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校长来说,观念的改变和对未来趋势的认识是更关键的。




官文宾:县域阅读生态系统如何构建

 

文宾在分享中首先谈到,担当者行动是一个教育专业机构,局长研习营、校长研习营、阅读研习营等项目和活动最终的指向是6000万孩子的成长。担当者行动和教育局、校长、老师是伙伴,不是捐赠和被捐赠者的关系,我们是教育的同行者,我们携手同行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贡献的幸福的人。


但教育这么大,担当者所做的是聚焦于阅读。阅读是乡村教育改变内在的一种驱动力,我们认为这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我们深深地赞同这个认识:在这各剧烈变化的时代,孩子们长大以后适应未来有最为重要的三种技能:一是掌握阅读理解的能力;二是掌握信息检索的能力;三是相信什么的能力(不为教条主义束缚)。


 也因此,我们认为,阅读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并且阅读能力的养成源自于儿童时代自由而广泛的“海量阅读”。14岁以前,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黄金期”。超过14岁,要想再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就非常艰难,几乎不可能了。所以孩子通过养成阅读习惯,获得深度阅读的理解力,适应这多元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文宾说自己是阅读的受益者,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阅读能力很多时候又是教不会的,必须自己去实践,去大量阅读。


在过去的十年中,担当者行动一方面实践,一方面看了大量的和儿童阅读相关的信息、资料。所以在儿童阅读领域,关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看了什么书,阅读怎么引导,师资培训的课程怎么设计,怎么样的阅读课才是好的阅读课……在这个过程中担当者行动有了自己的认识、实践、探索,逐渐走向专业,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的广泛动员和外部专家智力支持,联合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教育局、校长、成长起来的当地教学名师的共同力量,提供长期、系统的高品质阅读教育办学支持。捐赠图书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让学校把优质图书利用起来,让孩子们自由地大量地阅读,把学校从考试训练工厂变成真正“读书”的地方,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陈美玉:“阅读远航”中国乡村儿童分级阅读课程

 

美玉说自己也出生、生长在农村,甚至可以说是在比较贫困的家庭成长起来。这些年在担当者行动也走了很多地方,发现今天的孩子比起1981年她出生的年代,贫富差距更大了。今天乡村的孩子比起那时候的她面临着更大的生存挑战。而这一切要如何去突围呢?她认为很大的一部分希望真的在教育。对于她和她的伙伴的童年,父亲在外打拼,至少还有母亲的关爱。但是今天的很多孩子父母亲都是在外面工作的,他们连童年最最需要的爱都没能得到满足。所以对我们的老师来说,挑战也是很大的。除了担当者行动的工作人员这个身份之外,美玉说她更想做一个乡村孩子的代言人。我们这帮孩子的未来因为家庭能给予的太少太少了,所以孩子们的未来很大方面是握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手中的。在这个时代大变革中,大多数乡村的父母亲他们自己也是很茫然,生存不易,他们无法陪伴孩子,也难以给孩子指引方向。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担当者行动希望孩子们可以成为一个终生的阅读者。不仅是终生阅读,而且阅读在他们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里的阅读不是娱乐消遣,而是一种深度阅读。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也知道阅读很重要,但在现状是拥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并不多,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就更少了。



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长久以来我们都把阅读定位在“课外阅读”这个层面。阅读这件事情并非天生就会的,只有大概9%的孩子天生对文字就比较敏锐,另外大概有8%-10%左右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对于中间大概80%的孩子是需要一定引导才有可能爱上阅读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是一个环境综合的产物,这个环节可能是家庭,可能是社区,学校。但整个大环境的阅读环境是比较差的,学校可能是最重要的阵地。如果学校也是定位为“课外阅读”,学校虽然也在倡导,但在实践中缺少推动,那么很多孩子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也是很可能的。因此担当者行动觉得必须推出阅读课程,并且深深地期待能够在在座教育局的局长、校长的支持下,把阅读纳入孩子们的日常校园生活中。或许只有这么一条路,孩子才最有可能真正爱上阅读,在乡村更是如此。




担当者行动是一家非营利性质民间教育机构,坚持“真诚、纯粹、专业”公益服务理念,以“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质阅读”为使命。机构分别在广东省民政厅和福建省民政厅登记注册,获得独立慈善法人资质。

2015年机构荣获“年度阅读推广机构”和“华文领读者大奖.阅读项目奖”,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和公信力排行榜(GTI)连续三年排名在10名之内。

担当者行动建立了一个以优质图书为基础,以阅读推广活动和阅读课程为核心的系统化、全方位乡村阅读助学体系,联合当地政府、教育局、校长和老师的力量,为项目服务学校提供高品质儿童分级阅读图书、阅读活动、种子教师职业成长支持、阅读课程等系统服务。





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质阅读

和您一起,为中国乡村儿童带去高品质阅读,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们超越贫穷和出身,掌握终身自我学习能力,未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联系我们

福建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鹭江道268号远洋大厦18楼C-F单元
广东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发展中心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清凤荣盛创投大厦412
公益合作邮箱:ddz@dandang.org 公益合作电话:0592-2101910
关注我们